close
宜君
這一期專訪的對象,是國台交中提琴首席陳宜君。
及腰的大波浪長髮、纖細優雅的舉止,有一種撫媚動人的女人味,和音樂家獨特迷人的氣質,很音樂精靈的感覺。
初見面的宜君非常謙虛,一直說自己沒啥好訪問的,在訪談過程中有時會出現很害羞、不知道怎麼回答的反應,實在很可愛~對每個問題都很專注聆聽又很專心思考,是一位給人感覺非常舒服的女孩。
訪問結束後隔兩天,宜君透過MAIL把專訪那天的幾個問題做了詳細的回答,一封長信看得我好感動,也發現了她溫柔婉約的外表下,很有主張和想法的另一面!能夠認識這麼棒的人真開心!
訪問完閒聊,宜君說哥哥開了一間咖啡店,一問之下竟然是台中地區的第一間義式咖啡館,也就是咖啡界的傳奇名店「歐諾」,和以前開過咖啡店的朋友提起,大家都嚇一跳呢!宜君不只是位音樂家,也是美食家,很可惜專訪裡沒有機會寫出這一段....
《樂覽月刊》真的很精彩,訂閱免費,每期只要付十元郵票一張,對古典音樂有興趣的朋友實在很值得訂來看喔!(我的單元是裡面最沒深度的部份~哈哈)
照慣例,把這次專訪的全文放上Blog。

 

 

專訪國台交小提琴首席--陳宜君

輕柔的聲音、纖細的身影,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中提琴聲部的新任首席陳宜君,是一位私底下溫柔真誠、舞台上專注執著的音樂家。 

 

來自台中的陳宜君,幼年時因為陳媽媽偏好大提琴低沉柔和的聲音,又擔心跨區就學的愛女扛不動大提琴,於是為她選擇了音域比小提琴低五度的中提琴,「有些人的刻板印象是小提琴拉不好才拉中提琴,但我是真的很喜歡中提琴的音色,它讓我非常放鬆,我一直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中提琴這項樂器。」從被動陌生到熟悉、鍾愛,中提琴不僅是陳宜君於公於私的最佳良伴,更是她至深的執著與愛戀。 

 

陳宜君從小修習中提琴及鋼琴,曾先後就讀光復國小音樂班、雙十國中音樂班、台中二中音樂班及東吳大學音樂系,主修中提琴,師事黃桂芬,潘暉皓,陳宗成及陳瑞賢老師。  

 

1999年陳宜君赴美深造碩士,獲得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獎學金,追隨Karen Dreyfus (Lyric Piano Quartet) Daniel Phillips (Orion String Quartet) 習琴。在校期間,陳宜君不僅擔任皇后學院交響樂團中提琴首席,並於2000年夏季獲得全額獎學金參加Musicorda音樂節;同時,陳宜君在紐約攻讀碩士的那兩年期間,加入校內一個固定的弦樂四重奏組合,透過獵戶座弦樂四重奏(Orion String Quartet)的小提琴家Daniel Phillips 指導,她就此愛上拉弦樂四重奏。

 

「我們四個付出很大的時間和努力練習,不但一起開了幾場音樂會,也考進孟德爾頌弦樂四重奏(Mendelssohn String Quartet) 的四重奏研習營( Quartet Seminar),累積了許多極寶貴的經驗,不僅僅是技巧,與伙伴們在音樂上的溝通及交流更是獲益良多!」在研習營的日子裡,每天除了睡和吃以外,就在coachingrehearsalmaster class這三件事中度過, 壓力奇大、但收穫也成正比,這段充滿甘苦的回憶,對陳宜君而言不僅珍貴而且影響深遠:「這些造成日後我對弦樂四重奏有莫名的偏好,在我心目中,這是室內樂最完美的組合,」陳宜君坦言喜歡的程度遠勝過拉solo和樂團,她露出甜甜的笑容說:「我的小小心願是拉完所有的貝多芬弦樂四重奏,如果真的有機會做到,那就太棒了!」

 藉由研習營的機會,陳宜君追隨孟德爾頌四重奏成員James Dunhun (前克里夫蘭弦樂四重奏中提琴家)Timothy Eddy (Orion弦樂四重奏大提琴家)等多位弦樂四重奏大師學習,並獲邀於St. Patrick室內樂音樂節舉行弦樂四重奏演奏會,由於在室內樂方面的傑出表現,陳宜君連續於20002001年獲得該校最佳室內樂大獎暨獎學金。  

 

2001年,陳宜君以優異成績取得中提琴碩士學位,同年考入紐約曼尼斯音樂院(Mannes College of Music)以獎學金繼續攻讀專業演奏文憑,隨知名中提琴演奏家黃心芸習琴外,同時也受Hiroko Yajima,Diane WalshMadeleine ShapiroIra Weller 等多位名師教導。在校期間,陳宜君除了擔任曼尼斯音樂院交響樂團中提琴首席,亦活躍於其他室內樂團及室內樂之演出,包括細拉室內樂團、紐約室內樂團、曼尼斯指揮室內樂團等,並參與曼尼斯室內音樂節、現代音樂節等演出。在美國求學、工作期間,不僅室內樂及樂團演出頻繁,更多次於LeFrak Concert Hall 及 Goldmark Hall舉辦個人獨奏會,同時致力於教學工作。2004年返國,任教於清水國中音樂班,加入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後,在今年初順利通過考試,擔任中提琴聲部首席。

 談到對首席職位的期許,陳宜君不好意思地說:「應該要問問我的同事們對我有什麼期許比較對」參加考試獲選首席,陳宜君直言有點意外,得知考上首席時並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因此進入狀況有點慢,一切都還在學習中。「其實每個人都一樣拉得很好,我會比較希望和大家work as a group,一起培養整個section的默契,勝過於說帶領大家。」含蓄溫柔的她強調:「我是個交朋友很慢的人,所以和同事們的互動並不夠,關於這一點,我會努力!」

 

儘管從小就是音樂班的才女,陳宜君卻謙稱自己一直都只是個快樂學音樂的孩子「其實我是到美國後才開始真正認真練琴的,」陳宜君靦腆地說:「以前拉琴對我而言,只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從來沒有和別人比較競爭的心態。」相對也覺得自己在練琴時是抱著比較散漫的態度。直到赴紐約念書時,因為不想浪費父母的血汗錢,也不想辜負深造的機會,陳宜君開始非常認真地練琴,給自己前所未有的壓力。

 在這樣緊張的練習狀態下,不但健康亮起紅燈,更對演奏這件事產生前所未有的恐懼,長期在身體和心理的不舒服中掙扎,心情十分沮喪。後來,陳宜君在攻讀演奏家文憑時,恩師黃心芸告訴她:「與其跟自己的背痛和舞台恐懼對抗,不如學習如何和平共處。」雖然只是心境上小小的轉變,卻大大影響了陳宜君對音樂的態度,讓她重新找回了練琴的樂趣,從此中提琴除了是舞台上的專業追求,更成為她生活中休閒放鬆時的享受。

 黃心芸老師不僅解放了陳宜君的壓力,也開拓了她在中提琴以外的視野:「妳不要只是看到中提琴!」在黃心芸老師的啟發下,陳宜君開始慢慢改變自己容易緊張的個性,並且嘗試瞭解更多中提琴以外的世界;紐約的藝術環境多元且豐富,陳宜君因此接觸了各種不同型態的表演藝術,為音樂演奏添加了更精彩的素養。黃心芸老師在音樂上非常鼓勵學生自由發展、獨立思考,「同樣都是她的學生、拉同樣的曲子,但音樂卻都呈現不同的風貌, 她讓我脫離了當自己是學生的心態。」黃心芸老師對陳宜君的音樂觀影響十分深遠,也反映在她目前的教學原則上。

 「台灣的音樂生態很可怕,小孩子都拉很難很難的音樂、參加太多比賽」陳宜君指出,台灣的家長和教師們往往要求孩子練習遠超過程度的樂曲,而且太過注重比賽或考試的成績,苗助長的結果,是讓孩子對音樂失去快樂欣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除了紮實建立基本技巧外,陳宜君最希望讓自己的學生們都愛上這個樂器,對中提琴的音色、特質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產生更多的興趣:「沒有什麼比真正的喜愛更能發揮最大的練琴效果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職業音樂家,不管他們日後走什麼樣的路,希望像這樣對音樂多一些認識及了解,能夠成為他們人生中最美好的事之一。」陳宜君語重心長地說,人生沒有永遠的第一名,音樂學習的路很苦、而且很遠,學會欣賞自己的樂器、享受音樂,絕對比成績和競爭更值得家長們重視。 

 

發自內心喜愛音樂、欣賞音樂的陳宜君,從小媽媽就時常帶她去看芭蕾舞、交響樂等現場表演,在紐約時更大量接觸各種各樣的表演活動,除了大都會歌劇院的正式演出,中央公園也有很多露天的免費表演,帶著野餐、席地而坐就可以渡過一個有音樂、有專業演出的舒服夜晚。 

 

遺憾的是,回到台灣後,欣賞表演藝術的機會相對減少許多。「如果台灣的夏夜也多一些音樂活動,就不會覺得炎熱的夏天這麼難熬了。」陳宜君指出,在紐約即使是頂級樂團的門票也可以用廿塊美金(約六七百元台幣)左右的票價近距離欣賞,然而台灣一波波國際巨星、名團訪台的超高票價,漸漸形成了接觸古典音樂的超高門檻,扣除掉許多附庸風雅的企業公關票,真正有能力到現場觀賞的樂迷並不多,也對台灣的觀眾造成一種「古典音樂是有錢人的享受」的錯誤觀念,十分可惜。

 同時,陳宜君也認為藝文表演的場地太少,讓觀眾更沒有機會感受到現場演出的魅力。在中部地區要找到至少配置一大廳、一小廳的場地相當困難,大型知名團體要申請場地已經搶破頭,新人或是獨立表演者在立案、稅法等種種關卡限制下,幾乎沒有展露頭角的空間;許多才華橫溢的演奏者揚名國際,回到國內卻沒辦法讓本地觀眾接觸到他們精彩又平價的演出。 

 

她舉自己在紐約時教過一位高齡八十的義大利學生為例,這位老學生曾向她分享在羅馬競技場欣賞音樂會的經驗,歐洲的場地運用彈性大,觀眾隨時隨地都有機會接觸到音樂演出,無形中培養出高度的文化涵養。「如果平常不培養對音樂的欣賞能力,柏林愛樂拉得是好是壞,真的都聽得出來嗎?」陳宜君直言指出了國內觀眾對小型演出冷淡、大型演出卻一窩蜂趕流行的怪異現象,更衷心建議家長、學音樂孩子或喜歡音樂的觀眾應該多支持小型演出。

 工作之外,陳宜君對聆聽音樂的選擇以心情來分類。心情好的時候什麼都聽,例如爵士樂,雖然沒有深入研究,卻可以在欣賞的過程獲得愉悅放鬆;難過的時候則挑輕鬆的音樂聽:「我不喜歡把自己泡在那樣的情緒很久,儘早抽離比較好。」至於生氣的時候,她會挑巴哈的音樂令自己靜靜沉澱;對付沮喪心情陳宜君也有妙招:「聽令我沮喪的禍首!」原來會令她感到沮喪的原因,通常都是拉琴遇到困難,所以她選擇正面出擊,研究相關的錄音版本,試著從大師的音樂中找出解決之道。

 

由於中提琴成為獨奏樂器的時間相當晚,專為中提琴寫作的樂曲並不多,相對地中提琴獨奏家也較少被認識,亞美尼亞裔的卡謝卡香(Kim Kashkashian)是陳宜君最鍾情的中提琴演奏家。金‧卡謝卡香的演奏音色非常溫暖,音樂中充滿豐沛的情感,「當然,她的技巧非常精湛,但老實說擁有這樣技巧的中提琴家也不在少數,吸引我的是,當我在聽她的演奏時不會注意到技巧這件事,而是完全被音樂帶著走!那樣的音樂性、那樣的感情,感覺好像要滿出來,很感動我。」由陳宜君對卡謝卡香的描述,可以感受到她不擅言詞的靦腆外表下,內心裡其實隱藏著澎湃敏感、細膩晶瑩的心靈感官。

 

 

最後談到國台交的現況,陳宜君認為,「樂團最重要的是舞台上的表演,目前太多配合性的演出了,很希望未來能有更多自主性的演出,也需要更多系列性的藝文行銷,畢竟藝術文化團體還是該有自己該走的路。」外形充滿浪漫柔婉女人味,言談間低調優雅、害羞纖細的陳宜君,其實是一位相當有主張、非常認真的聲部首席:「音樂家全力以赴,是對自己的尊重!」不論舞台上、舞台下,陳宜君都充滿了獨特的迷人魅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a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