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樂覽的稿子,側寫報導蕭滋作品音樂會。

行前我研讀了大量關於蕭滋教授的相關資料,瞭解得越深入,越感動。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搜尋一下,這位奧地利籍音樂家將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台灣,對台灣音樂界影響深遠,那是偉大而無涯的愛,非常動人;我邊感念這位不凡的前輩音樂家,邊寫下了這篇側寫文稿。

以下是我感動中寫出來的完稿,請多指教。

 

『這裡有我最多的愛』--蕭滋作品音樂會 紀實側寫

 

 

 

 

 

 

「那裡有真正的朋友,那裡就有愛,那裡就是我溫暖的家。」這是離鄉背井來到台灣,為我國培育無數音樂人才的奧地利籍蕭滋教授(Robert Scholz)生前常說的話,『這裡有我最多的愛』短短八個字,不僅是本次音樂會的標題,更鮮活地傳達了蕭滋教授對台灣這塊異鄉土地的深情與偉大付出。

 

 

蕭滋教授對台灣音樂教育影響深遠,為向蕭滋教授致敬,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特別在12911日舉辦蕭滋作品演奏會,9日在霧峰國台交演奏廳的音樂會,邀得年事已高、近年來鮮少公開露面的蕭氏遺孀吳漪曼教授親臨,意義非凡。 

 

 

有別於一般音樂會,這場紀念音樂會由國台交柯團長的致詞揭開序幕,柯團長在致詞中首先感謝吳漪曼教授及多位佳賓蒞臨,他表示:「蕭滋教授對台灣音樂教育的貢獻眾所皆知,崇高的精神更為後人所景仰,國台交很榮幸能在蕭滋教授逝世廿週年的此刻,演出蕭滋教授的作品向他致敬,蕭滋教授曾擔任過國台交的團長,本次音樂會再邀得前團長陳澄雄擔任指揮,更具備了雙重的致敬意義。

 

隨後吳漪曼教授在柯團長的邀請下上台向觀眾致意,她認為國台交舉辦這場音樂會十分溫馨:「外子的在天之靈和我同表感謝。」觀眾席中不乏許多音樂界教授、音樂家以及二位教授的學生,吳教授謙和恬靜的氣質和簡短有力的發言,讓觀眾立即報以衷心敬愛的掌聲。 

 

 

音樂會以蕭滋教授在1935年完成的管絃樂曲《第二號組曲》正式展開,管樂和絃樂交互呼應的樂曲輕快華麗,在第三樂章以近似詼諧曲架構的明快節奏結束。 

 

接著是一首十分別致的《鄉村舞曲》,這是蕭滋教授在23(1925)時創作的一首小品樂曲,由單簧管、雙簧管、法國號及巴松管各兩支共同演奏,曲風輕俏可愛,在旋律的躍動中彷彿看見青綠山坡上牛羊成群倘佯、麥田間農夫辛勤工作的鄉村景色;樂曲共有九個小段落,其中第六個段落運用了19世紀初期流行於奧地利鄉間的土風舞「蘭特勒舞曲」節奏,描繪鄉村慶典上青年男女翩翩起舞的歡樂模樣;國台交木管團員的演奏相當優秀,嘹亮柔和的音符,將這首《鄉村舞曲》詮釋得恰到好處,讓觀眾透過音樂感受到蕭滋教授故鄉奧地利的猗妮風光,十分迷人。 

 

蕭滋教授另一首重量級的作品《雙鋼琴協奏曲》,本次音樂會由劉富美及陳冠宇擔任雙鋼琴演出,現任高雄市交響樂團董事且活躍於高雄音樂界的劉富美,曾師事吳漪曼教授學習鋼琴,同時師事蕭滋教授修習理論作曲,為二位教授的愛徒,是紀念音樂會上詮釋蕭滋教授作品的不二人選。

《雙鋼琴協奏曲》1929年在薩爾滋堡首演時,曾獲得歐洲音樂會一致好評,隨後1930年、1931年又分別在維也納、瑞士溫特圖爾演出,備受讚譽,這也是蕭滋教授為雙鋼琴所創作的唯一一首大型作品。樂曲先由管絃樂強烈而鮮明的節奏帶出主題,接著雙鋼琴分別以上升和下降的音階對話,交織出張力十足又輝煌明快的旋律;雙鋼琴急促精湛的演出,和管絃樂共同譜出氣勢十足的樂章,博得現場觀眾一致喝采。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下半場的開始,由國內著名音樂家曾道雄以男中音唱出這首《桃之夭夭》,這是吳漪曼教授的尊翁吳伯超先生1942年在四川江津白沙女子師範音樂系擔任系主任時的歌樂作品,歌詞採自詩經周南的桃夭篇,以桃花燦爛華美的風貌來比喻新嫁娘美滿的歸宿,曲調古樸風雅,由西樂奏來別有韻味,國台交特別安排了這一首曲目向吳漪曼教授致敬,演奏中吳教授的背影不時隨著節拍輕輕點頭,似乎沉浸在無限的追思回憶之中。 

在古老中國的風雅頌歌之後,緊接也是一首頗具東方風情的樂曲《東方組曲》,這是蕭滋教授在30(1932)時以雙鋼琴曲改編成管絃樂譜的大型作品,樂曲中除了以鋼琴模擬東方寺廟的鐘聲,也巧妙地運用小提琴、長笛和單簧管演奏出淡淡的波斯韻味,輕快優雅的旋律似乎帶領觀眾回到十九世紀初的冒險年代,一步一步隨著音符揭開東方夢土的神秘面紗;第四樂章長笛獨奏悠揚動聽,最後一個樂章以雙簧管為首、陸續加入木管的主旋律深深引人入勝,在活潑強烈的快速音符中達到高潮後結束整首樂曲,留下耐人尋味的異國遐思。 

壓軸的《E調交響曲》是蕭滋教授在49(1951)時完成的作品,導聆的陳樹熙教授指出,這應是蕭滋教授完成的最後一部作品,其後蕭滋教授便一直專注於鋼琴演奏、教學及樂團指揮等工作,創作隨之中斷,因此本曲可被視為蕭滋教授作曲的總結之作,重要程度可見一斑。這首《E調交響曲》的風格和技巧特色都依循著正統的交響曲思維運作,從樂譜嚴謹的結構中,樂迷們可以得見德奧系統作曲家的堅持與傳承,《E調交響曲》小提琴的表現華麗複雜,中提琴及大提琴的間奏柔沉動人,旋律十分優美。 

最後一個音符落下,吳漪曼教授立刻起身鼓掌久久不歇,謙沖風範令人動容。在音樂中,全場觀眾共同緬懷蕭滋教授一生對音樂的熱情及無私無涯的愛,如今他的身軀不僅安葬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他的愛心、精神和風範更永遠留存在每一位樂迷的心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a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