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郭台銘、高希均、陳文茜三人在台大一場座談會的轉播,主題是「獻給失落的一代」,三位重量級演說者當然都非常有料,這次針對台灣最菁英的一群優秀年輕人侃侃而談完全不用擔心聽眾素質,內容針鋒相對擲地有聲,再加上陳文茜尖銳不留情面的發問,精彩無比!!

其中高教授引用大量數據、郭董暢談經驗法則、自身故事....兩人或感性或理性,卻都不斷重覆傳達一個訊息給台下的年輕人:「你們應該自我感覺更良好一點!」

我們的媒體目光如豆已經不是新聞,天天揣著芝麻綠豆事兒作文章,唱衰人心的功夫一等一啵兒棒,搞得年輕人個個覺得收入低、工作難找、一輩子買不起房、人生沒希望....

事實上高教授用一筆來自經濟學人的權威數據告訴大家,立陶宛失業率49%西班牙41%....在歐債有如龍捲風般襲捲各國以及美帝經濟危機的夾殺下,幾筆數據相加相乘,有兩位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親口告訴高教授:「經過計算以後,台灣生活痛苦指數排名可列為世界的倒數第二。」那倒數第一是誰? 幸福國不丹。

我承認自己也被這數據嚇得大吃一驚,明明我們就覺得薪水少工作不好找、明明台北的房價就跟天一樣高....原來我們就好像那隔著24層天鵝絨床墊還抱怨有疙瘩的豌豆公主一樣,忘記了世界上有那麼多比我們更先進的國家,有許多人比我們優秀一百倍的年輕人連家都沒有,不用說床了。當牛津31學院畢業生跑去賣鞋,當西班牙皇家學院高材生都流落街頭等救濟,我們這種連名校圍牆都沾不上的普通人,生活沒有大富大貴,但至少有吃有喝不愁明天真的已經還不賴。

接著郭董也說了很多經營心聲,其中最有趣的就是,郭董說自我感覺良好有什麼不對呢? 起碼這種人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並且永遠呈現自我最好的一面;這是台灣年輕人越來失落的價值,總比自我感覺不好,永遠都陷在負面情緒裡不斷抱怨要好太多了。

我在電視機前大笑,想起餐飲界確實有不少自我感覺不好的主管,是我在行銷管理界遇不到的。畢竟自我感覺不好的人沒辦法做行銷和策略工作,所以我們大都自我感覺良好,因為行銷就是不斷地不斷地影響市場和影響別人做出選擇,連我們都感覺不好就甭提把產品賣出去啦~

幾位我共事過的「自我感覺不好」主管們,很奇妙都有一種共同特質,就是負面思考很嚴重。他們都十分有才華,但是總是看見月球背面的陰暗處,舉個簡單的例子吧,送東西覺得我施捨他,不送東西又覺得我瞧不起他,那好吧我請別人買了東西換個名義送給她,她又說我虛偽擺架子不願親手送她,喂!! 做人也太難了點。

大部份的問題都是自我防禦力超乎想像,堅持不聽不改不放手的三不原則,像小孩子一樣認為釋出專業就會失去自我價值,成天自我感覺不良好,任憑公司提供再多保障都覺得很沒安全感,這樣的超負面的人格特質雖然還不致於到敝帚自珍那麼淒慘,不過也相去不遠,為了死守著自己會的那一些些材料費盡心機、卻不思進步成長,過著懷璧其憂的生活,我想郭董在講的就是這樣的人,難怪他寧願要聘用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才,也絕對不想晉用自我感覺不好的人力。

當然我也用了好幾位真正「自我感覺良好」的主管,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她\他們樂觀積極又好學進取,不斷拿出成果、建立績效,同時非常正面地看待自己的工作,樂於指導後進和新人,一邊把自己所會所學毫不保留地貢獻出來,一邊追求成長和進步,即使非離職不可,也直到最後一刻最後一件工作都毫不懈怠,兢兢業業地把每一件事做到水準之上,留下一個美好的表率供大家懷念。不論在職或離職,他們自我感覺都不錯,相信自己也信任別人,於是靜靜地散發出令人尊敬又充滿魅力的正面能量。

回想起這些,突然覺得郭董與高教授的『自我感覺良好新論』好有道理,中國的儒家思想是個很迂腐的思想教育,凡是自信的、亮眼的、冒出頭的一律人人喊打,務求鄉愿謙和悄無聲息,於是潛移默化了東方人一律要自我感覺不好才是王道的想法,動不動就「沒什麼」「我也不太會」「大家都一樣厲害...」,而少數人則在「捨我其誰?」「我當然做得到」「我做得最好」的良好感覺下不斷突顯自我、敢言敢做敢承擔後果及責任,這些人終究會得到應有的頂尖機會。

我想郭董能白手起家建立一個白銀帝國、高教授旗下的天下遠見雜誌多年來始終地位崇高,撇開機會時運都不要講,這兩位的人生觀絕對是關鍵成功要素之一。儘管我已不再年輕,也沒有機會重新來過,但我還是很慶幸自己有機會聽了這一場座談會,並在其中得到深刻的印證與啟發。

新的一年就要來了,希望大家身邊都少一些自我感覺不好的負面能量,而是多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朋友和同事,被正面而且光明的能量圍繞。

新年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a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