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租了兩部電影,非常巧合的是,一部純然描寫母女之間,父親角色不存在,另一部卻則純然描寫父子之間,母親角色不到三個畫面;兩部電影都不是熱門的院線片,但是都運鏡精彩劇情精妙,連電影配樂都令我們低迴想念。

燈火闌珊處 Around the Bend

對死亡充滿豁達與戲謔的考古學家、失蹤三十年的兒子/父親、嚴謹老成的父親/兒子、天真又早熟的兒子,三對父子組合成有趣的祖孫四代,飾演考古學家的麥克肯恩,在預約自己死亡的同時,設計了一系列由頑皮謎語組成的葬禮方式,像垃圾般揉成團塞在速食店紙袋裡的遺言,規定大夥兒把愛犬的骨灰一起混入、沿途每站灑掉一些些,逼得兒子、孫子、曾孫一起去旅行,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旅途中,三十年未見的父子漸漸解開壓抑又細膩的深情....過程十分爆笑,結局卻相當溫馨。導演在喜劇與戲劇性的調性轉換之間拿捏得十分精準,精彩雋永的對白一點都不輸給前陣子相當熱門的《一路玩到掛》,很可惜台灣院線沒有引進這部電影,幸好百X達租得到!

我特別喜歡這部電影中看待死亡的角度,「...葬禮要能夠娛樂活著的人...」「在肉體消失的葬禮上,族人在一旁歡慶歌舞....」片子一開始就引了西藏的天葬做為伏筆,尤其片中拿別人家骨灰罈去偷換了一隻狗的橋段,讓我笑到差點從沙發上掉下來,活著的生命比起漂亮的骨灰罈子顯然可愛得多了,不過失掉狗一點都不在意反而因為「撿」到漂亮罐子竊喜的狗主人可不這麼認為呢,劇本詼諧地諷刺了大多數人看待生命與死亡的態度。人死如灰飛煙滅的觀念對許多中國人而言是相當不可思議的,但因為我很早就決定有一天自己掛掉以後,一定要採取這種「骨灰青菜灑一灑」的方式消失,所以這部片十分能引起我的共鳴,把死亡這件事看得很嚴肅的人最好是別看。

很多人都會誤以為「非院線片一定很沉悶」,其實恰恰相反,不少獨立製片不但劇情更深刻、鏡頭語言獨到,更常有超水準的演出表現;拿這部《燈火闌珊處》來說,劇本其實是很辛辣的,而導演抓住幽默和戲謔死亡的界線,恰如其份地讓整部片緊湊、爆笑又深刻感人,連音樂也都很妙,一開始我們還以為是齣黑色喜劇;男主角克里斯多福華肯通常在主流片中演出大壞蛋,因此在這部片導演甚至不需要花鏡頭去交待他到底做了什麼壞事,「失蹤卅年後突然出現」的出場戲,把那種改邪歸正又害怕家人不接納的忐忑感演得入骨三分,「壞人」在面對摯愛家人時破碎感和脆弱,成就了這部爆笑喜劇中溫馨感人的部份,結局當然很感人,但不是那種灑狗血式的掉淚感動,而是一貫對生命、對死亡的豁達;我們都覺得好遺憾沒有上院線,也許是因為導演下手很重剪剪剪,剪到只剩八十幾分鐘,片商大概害怕觀眾進了戲院有值不回票價的感覺不敢上片,但是它真的是一齣很通俗、絕不沉悶、即使從商業片角度來看也很能被大眾接受的好電影。

藍色協奏曲 Blueprint

傑出的音樂家得了絕症,為了留下自己卓越的天才而偷偷複製了DNA,再透過懷胎十月生出來的孩子,是複製人還是女兒? 同樣的基因、差異的靈魂;女主角法蘭卡波騰塔就是麥特戴蒙代表作《神鬼認證》裡的瑪莉,在這部片中她用流利的德語一人分飾兩角,演技驚湛得讓人以為真的有兩位演員;在片名連結裡有一篇寫得很好的文章,對這部片有興趣的人不妨點進去細看。

複製人這個麻煩的議題,涉及科學、醫學、宗教、文化、生命本質等等一連串複雜無比的面向,而這部片的導演選擇用最柔軟也最尖銳的角度--母愛,來討論這個難纏的議題,不煽情也不矯情,透過「懷胎十月」這個變數,簡單又直接地觸及許多人對複製人最大的疑惑:靈魂與愛。片中沒有美式鉅片的科技場面,只有加拿大BC省宛如圖畫的美景,而俯瞰了生死界限的德國山間莊園,充滿詩意的氛圍更是把母女之間的張力拉到極限,恍如一條優雅又危機四伏的鋼索。

當然,既然以音樂家做為設定,片中不乏經典的音樂,我真想知道背後捉刀的鋼琴家是哪一位,明明是耳熟能詳的莫札特卻彈得如此充滿感情,好想找到它的原聲帶喔!很可惜片尾的字幕非常模糊,我眼睛都快花了還是看不清楚,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a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